信用中国(甘肃玉门),信用玉门
提示
请输入关键字
×

关闭

【春风送暖 新风惠企】玉门市市场监管局 信用赋能 提升监管效能

发布时间:Thu Mar 20 00:00:00 CST 2025|来源:玉门市市场监...|专栏:新闻焦点丶媒体荟萃

分享到

 近年来,玉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监管职能,深化简政放权、证照分离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一是聚焦“信息公开”,提升监管透明度。全面建立了企业年报信息公示、行政许可双告知、行政处罚双公示制度和涉企信息归集管理制度。2023年,全市企业年报率98.5%。持续推进监管信息录入工作,强化信息归集。2023年录入行政检查行为3980条,行政处罚行为159条。全面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归集行政许可类信息7522条(其中营业执照类许可信息6837条,行业许可证类信息685条),归集企业承诺类信息5281条。公示检查信息615条,公示行政处罚信息159条。

 二是聚焦“联合惩戒”,提升企业信用意识。建立了企业“异常名录”管理制度。对逾期未年报、年报公示信息弄虚作假、通过登记的地址无法联系的企业依法列入“异常名录”,2023年全市共列入异常名录企业182家。严格“列严”管理,在异常名录满三年的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实施信用约束惩戒,落实部门联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银行授信、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因联合惩戒,企业信用意识进一步提升,企业积极申请移出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023年全市共移出异常名录企业62家,修复“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企业79家。初步实现了各部门和市场监管系统信息的互联互用,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

 三是聚焦“一业一查”,提升监管力度。持续推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监管事项清单,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所有涉企监管部门的行政检查事项均采用“一业一查”监管方式开展。2023年初共制定单部门抽查工作计划70项,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计划34项,全年共完成单部门双随机检查92项,任务完成率131%,完成跨部门检查50项,任务完成率147%;建成各类检查主体名录库98个,涉及检查主体15400户,建立执法人员名录库69项;抽查市场主体1496户,检查1496户,检查结果全部公示,公示率100%。

 四是聚焦“风险分类”,提升监管精准度。根据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程度、信用等级、安全隐患等综合因素,按行业风险分为一级(风险程度高)、二级(风险程度中)、三级(风险程度低),按公共信用和行业信用综合评价为A级(良好信用等级)、B(一般信用等级)、C(失信信用等级),根据风险程度和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实施清单化管理,构建“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智慧监管模式,实现靶向抽查、精准监管。在出台放宽登记准入措施的同时,同步制定对应的信用监管举措,全面实行失信惩戒、信用承诺等制度,有效解决仅通过行政处罚难以解决的“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问题,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良好氛围,促进“宽进”与“严管”良性循环。2023年,对D类、E类企业抽查全覆盖,问题发现比例提高到53%。

 五是聚焦“包容审慎”,提升监管社会效能。对企业一般年报公示信息、即时信息未在规定时限公示或公示错误,经提醒指导,企业及时改正的,不予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格落实《甘肃省市场监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于处罚清单》,对符合清单规定情形的11户市场主体轻微违法经营行为,督促整改,免予行政处罚,创新推行“沙盒监管”,对未达到高风险、较高风险的企业,在“包容期”内免除双随机抽查,做到刚柔并施、法理相融,努力让市场主体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让来玉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们感受到寓管于服的宜业监管温度。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