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中国(甘肃玉门),信用玉门
提示
请输入关键字
×

关闭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Tue Feb 22 14:01:10 CST 2022|来源:信用中国|专栏:行业协会商会

分享到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2022年1月12日通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依据《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章程》,不断提升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服务教育改革和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协会发展走向新阶段,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协会在第六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协会会员总数从2015年的2473家增加至2020年的3407家家,增幅37.77%。2019年,协会再次被民政部评为AAAA级社会组织,在社会评价中,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委给予“六个好”的高度评价。

党建引领发挥堡垒作用。五年来,协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把中央精神贯穿到服务教育、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等各项工作之中。

机构建设形成全新格局。协会于2017年7月完成脱钩工作,实现了“五分离、五规范”。脱钩后,协会自觉接受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的党建领导、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督。设立监事会,完善监督机制,对协会“三重一大”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制修订70余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分支机构建设与管理,先后成立创造教育分会、城市教育装备工作委员会、教育装备产融结合分会和教育信息化装备分会。

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五年来,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研究任务,并顺利结题;面向行业设立84项教育装备研究课题,引导支持行业开展行业基础研究工作;编撰出版5本《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编印50期内部资料《行业通讯》,记录教育装备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编辑出版5套《全国中小学实验说课活动优秀作品集》(含光盘),推进实验教学说课优秀成果转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广应用。

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入。五年来,通过开展5批次教育装备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评出254家AAA级信用企业、24家AA级信用企业和5家A级信用企业。通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基础信用、经营信用和社会信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引导企业加强诚信自律,提升信用风险防范能力,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产品质量提升任重道远。五年来,组织2次年度推荐产品评选活动,向各级各类学校、采购招标单位推荐343家企业的1374个优秀产品;被国家标准委列为团体标准试点单位,持续开展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发布19项团体标准,立项在编41项团体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为企业生产和招标采购提供依据;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发布和评价工作,推动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初步形成“以标准为引领,面向全行业推荐教育装备优质产品,鼓励新产品、新技术发展”的质量提升路径。

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发挥。五年来,成功举办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每届展示会都紧跟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聚焦教育政策和发展热点,推动产业和产品优化,被誉为市场风向标。同期,成功孵化“全国名师名校长峰会”“教育装备学术大会”“全国书香校园阅读大会”等活动,服务教育改革和教育装备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展示会已成为我国100强展会之一,被商务部列为国家重点引导支持展会,多次荣膺“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手指奖”。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受教育部委托,承办5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搭建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在线平台,汇聚、共享和推广实验教学优质课。联合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等专项工作;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等联合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回顾总结协会“十三五”工作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术正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呼唤教育教学不断走向多样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成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教育装备作为重要的条件支撑,面对技术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其内涵、形态、作用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将给行业发展和行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脱钩后,协会不仅面对国家深化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而且面对信息时代“理念先进、组织扁平、团队协作、智能支撑”等管理环境变化的挑战。协会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进一步完善协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提高服务教育、服务政府、服务会员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思考和精心谋划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和协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战略部署,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的发展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以技术装备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为主要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三、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协会将更加注重党的建设,深刻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能力;创新完善发展机制,形成与教育改革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行业服务体系,构建富有活力的教育装备行业发展环境和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生态,促进教育装备产业健康繁荣发展;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高质量教育,以技术装备支撑、驱动、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不断促进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加注重治理水平与内涵品质提升,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会员的认同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加强教育装备研究院建设,发挥行业发展“智库”作用;建设教育装备行业数据中心,推动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迈向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持续推动协会健康有序发展,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AAAAA社会组织。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协会治理水平,争当现代社会组织排头兵

良好的内部治理既是行业协会迈向现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十四五”期间,致力提升协会治理水平,争当全国现代社会组织排头兵。

1.把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融入到协会发展之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协会党组织建设,引导协会健康发展。构建现代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符合法人治理结构的换届工作,产生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

2.研究编制《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法人治理基本制度指南》,细化章程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部治理关键环节上的规则约束条款,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机制,提高章程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夯实法人治理的制度基础。

3.推进自身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会员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顺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和路径,努力争当AAAAA级社会组织。

4.积极探索行业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构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教育装备行业数据中心,开展大数据聚类和相关性等分析,支撑和服务政府决策、产业发展。

5.强化对分支机构的有效管理,进一步完善分支机构的运营机制,建立约谈、警告、责令撤换等管理制度,建立主要负责人和秘书长年度述职与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分支机构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政策咨询与行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提升履职能力。

(二)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1.用“开放、跨界、融合、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从“技术作为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技术作为工具创新教与学的过程、技术作为思维改变教育活动形态”三个方面准确把握技术和教育的关系,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科学定位教育技术装备的地位和作用,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2.认真研究、探索和创新教育技术装备形态,明晰应用技术装备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路径和方法。紧密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推动教育技术装备朝着情境化、课程化、智能化、多样化和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大力推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基于问题探究、实现知识创新、促进潜能发展、基于数据分析、支持劳动教育”等装备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应用。

3.顺应教育创新的需求,应用技术装备创新学习环境、丰富学习内容、感知学情特征、拓展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评价。“十四五”期间教育装备创新将围绕六个重点进行探索,即构建教育新基建支撑教育教学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校园建设、教学空间创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中小学实验教学改进和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创新。通过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供给服务和教育治理模式,实现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技术受益,获取人生的幸福、成功和发展。

4.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等有关文件精神,配合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积极开展中小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阅读教学成果交流和中小学图书馆员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创设和丰富技术装备应用载体。

5.组织开展实验教学相关活动,加强中考加试实验操作考试仪器设备配置方案研究。引导会员单位积极探索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建设,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应用。

6.完善会员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分重视会员诉求,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加强对省(市、区)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交流与合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省级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提供支持与帮助。

7.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公益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工作战略部署,响应教育部“扶贫先扶智”号召,组织会员单位持续推进各类公益捐赠项目和开展各项公益活动。

(三)创新展示交流方式,打造高水平展示会品牌

“十四五”期间,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坚持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按照国家战略部署,主动服务教育教学需求和装备产业发展,自觉适应市场需求和供给侧改革,走内涵式、集约型和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以“展示、交流、合作、发展、创新”为主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运行方式创新,适应新兴展览业态。充分运用5G、VR/AR、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打造线上展会新平台,努力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办展新方式。

2.坚持“引进来”策略,与世界教具联合会等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展览企业等建立合作机制,发挥我国教育装备产业基础好、体系全和市场容量大等比较优势,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展会到境内办展或合作定期办展,提升协会自身的办展质量和管理水平,形成属于我国的国际会展品牌。

3.加快“走出去”步伐,配合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双边、多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着力培育境外展览项目,改善境外参展结构,构建多元化、宽领域、高层次的境外参展办展新格局。

4.修订完善《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强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吸收和聘请专利、商标、版权专业机构和人士参与,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维权援助、举报投诉和受理处置机制。

5.综合运用多种方式采集参展单位、展示内容、参观人员基础数据,建立展示会数据库,应用数据统计、监测与分析,构建展示会数据模型,从经验管理走向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管理。

(四)加强装备质量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打造“信用筑基、标准引领、品质优良”的教育装备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教育装备质量。

1.持续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帮助会员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地方教育装备部门采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最大限度发挥信用评价工作的导向作用。

2.深入推动教育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发展,加大标准化业务培训力度,加快标准化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组织做好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加强团体标准的宣贯实施。

3.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企业严格质量控制,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活动,实施质量兴企战略,促进质量品牌提升,发挥优势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4.助力会员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会员单位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国家专利奖推荐评选工作,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申请设立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开展国家科技进步奖遴选推荐工作,鼓励我国教育装备行业技术创新。支持会员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集成创新,发挥会员单位中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

(五)注重人才培训培养,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养

1.筹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网络学院”,面向会员单位、各级装备部门、中小学教师等开展线上线下教育培训活动。组织开展“筑基教师公益培训”等教育类社会公益活动,借助政府指导、行业推动、企业参与合作模式,共同推进教育装备行业各类公益活动的开展,打造公益项目品牌,扩大行业社会公益影响力。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会员企业管理者的业务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社会机构合作办学,培养教育装备领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为各级教育装备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专业人才。

3.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人社部《行业组织有序承接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体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要求,探索落实教育装备行业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破解教育装备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职称评定难的问题,促进行业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形成行业发展专业智库

1.发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核心作用,联合会员单位建成的研究院、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构建全国教育装备研究体系。加大经费投入,汇聚专业人才,形成教育装备研究智库,为教育装备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编制和发布年度课题指南,开展多类型多层次课题研究。采用广泛发动、定向委托、竞争获得的方式确定课题承办单位或者个人。加强对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确保课题取得预期成果,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接受会员单位委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着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3.多形式、多主题组织开展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不断探索和规范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定期发布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4.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新装备研究。组织全行业力量着力推进智能校园、在线教学、教学空间创新、实验操作考试、教育大数据、校园安全、劳动教育、研学和综合实践体验、学生健康、“三个课堂”和创客教育应用等方面教育装备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形成行业解决方案,支撑会员企业产品与服务升级,赋能各级教育装备部门提升业务指导水平。

(七)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1.积极响应“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推动构建“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的教育装备合作机制。加强与有关国家开展教育装备方面的合作,推动国内教育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会员单位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搭建平台。举办教育装备展示活动和教育装备发展国际论坛,在国际舞台上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教育装备走向世界,努力成为在国际教育装备界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组织。

2.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建立与国外专业对口协会、学会间的联系,实现网站链接、信息互通,为相互帮助各自的会员和受众了解开拓对方的市场提供优质服务;为会员单位的进出口贸易提供实际帮助,成为会员企业可依赖的组织。

3.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教育装备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发展模式和优秀经验。多形式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外智库和有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定期发布《国际教育装备发展报告》。

(八)丰富工作宣传载体,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1.每年编撰发布《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蓝皮书》。着力提高蓝皮书编撰质量,提升编撰水平。将蓝皮书打造成“记录行业发展历程、解读政策环境、传播先进实践、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出版物,提升协会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2.持续提升《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质量。坚守办刊宗旨,谨守学术诚信原则,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做好行业服务工作。立足专业化,增强权威性,实现精品化,与相关院校、研究机构、企业合作,不断提升杂志的声誉和影响力,努力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办成教育装备领域的领军期刊。

3.深入办好中国教育装备网。紧随时代发展趋势,加强自媒体渠道建设,改变传统的传播形式,增强行业间的互动交流。及时发布行业最新政策动态,推送行业重点信息,做好网上供需双方的对接工作。积极完善协会网站,优化网站服务功能和平台系统升级,为行业发展提供权威声音,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4.充分发挥内刊《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通讯》信息传播作用。扩大稿件来源,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及需求,不断优化栏目设置,丰富信息内涵,增加对企业成长、行业发展有益的内容,让《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通讯》成为优秀会员企业的宣传窗口,成为政府部门、教育单位了解行业发展的信息窗口。

5.建立舆情预警机制,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负面舆情进行干预,迅速查找源头,分析研判舆情走向,发布真实信息,维护和提升展会协会形象。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责任体系。自觉接受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和民政部的领导,按照章程和工作制度,遵循协会法人治理结构,各司其责依法治理协会。在党组织和监事会的监督下,各分支机构和秘书处各部门明确工作任务与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建立以业务发展为主导、综合统筹协调、专业技术支撑的多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构建业务协作体系。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营造更好的行业发展环境,加强与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主动承担各类服务工作。加强与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装备部门的联系与协作,自觉承担对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和会员单位的业务指导和服务工作,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体系。

(三)强化人才队伍保障。加强协会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可靠、技术精湛、作风扎实的管理和技术保障队伍。分级分批分类,组织开展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全员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

(四)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当前,互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也正在经历系统性的变革。积极融入信息化大环境,树立以应用技术装备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的行业发展方向;加大自身建设中的信息化步伐,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五)紧抓清廉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认识会员与协会之间“水和舟”的辨证关系,将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作为协会工作的首要原则。正确处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密切与会员的关系,真正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为会员解决实际问题。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健全从严治党责任制,建立健全风险防范问题、措施和责任“三张清单”,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培育协会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理念,树立正气,扎实作风,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担当、讲奉献的良好风貌。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s